轉載自www.trinitytruth.org
在耶穌基督事奉, 死亡和復活之後的最初幾十年裡, 以及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 關於祂的確切本質/身份的各種想法湧現出來. 他是人嗎?他是神嗎?他是神以人的身分顯現嗎?他是幻覺嗎?他是個普通人卻成為了神嗎?祂是由父神創造的還是與父神永遠存在?
所有這些想法都有其支持者. 隨著許多藉用或改編自異教的新信仰取代了耶穌和使徒的教義以至於原始教會信仰的統一性消失了. 當談到早期幾個世紀導致三位一體理論的知識和神學辯論時, 真正上帝的教會在很大程度上缺席了因為它最終被驅趕到了地下.
關於基督本質的爭論, 導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 325 年召開尼西亞會議(位於現代土耳其西部), 儘管君士坦丁被許多人認為是第一位基督教羅馬人皇帝, 其實他是一位太陽崇拜者, 只是在臨終前才接受了洗禮. 在他統治期間,他的長子和妻子被謀殺. 他也是強烈的反猶太主義者, 在他的一項法令中提到“可憎的猶太人群”和“這些最邪惡的人的習俗”. 這些習俗實際上植根於聖經, 並由耶穌和使徒們實踐. 許多人也不知道猶太人不是三位一體論者, 而且一直都是!那麼這對耶穌和使徒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身為羅馬帝國動盪時期的皇帝, 君士坦丁面臨著維持帝國統一的挑戰. 他認識到宗教對於統一他的帝國的價值. 事實上, 這是他接受和認可「基督教」宗教的主要動機之一, 而此時的「基督教」已經遠離耶穌基督和使徒的教義, 只是名義上的基督教. 但現在康斯坦丁面臨新的挑戰, 宗教研究員凱倫·阿姆斯壯在《上帝的歷史》中解釋說「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是上帝的教義……一種新的危險出現了, 基督徒內部分裂成激烈交戰的陣營。」——(1993 年,第 106 頁)
君士坦丁於公元 325 年召開了尼西亞會議, 這既是出於宗教原因, 也是出於政治原因以實現帝國的統一. 當時的主要問題被稱為亞流派(Arianism)爭議. 為了確保他的王位得到不斷壯大的基督徒群體的支持, 他對他們給予了相當大的青睞, 讓教會充滿活力和團結符合他的利益. 阿里烏派的爭論威脅著它的團結和力量. 因此, 他承諾結束這個麻煩. 也許是在宮廷中頗有影響力的西班牙主教霍西烏斯向他建議, 如果召開一次代表東西方整個教會的會議, 也許有可能恢復和諧.
"君士坦丁本人當然既不了解也不關心爭議的問題, 他只渴望結束爭議, 而霍西烏斯的建議對他來說是合理的" (Arthur Cushman McGiffert,《基督教思想史》,1954 年 第 1 卷,第 258 頁)
亞流(Arius)是埃及亞歷山大的一位牧師, 據說他教導基督他是上帝的兒子, 所以一定有一個開始, 是被誕生. 此外, 如果耶穌是聖子, 那麼聖父必然更年長. 反對亞流教義的是同樣來自亞歷山大的執事阿塔那修斯. 他的觀點是三位一體論的早期形式, 其中聖父, 聖子和聖靈是一體的但同時又彼此不同.
教會理事會接受哪種觀點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任意的. 凱倫阿姆斯壯在《上帝的歷史》中解釋道:「當主教們於 325 年 5 月 20 日聚集在尼西亞解決危機時, 很少有人會同意亞他那修對基督的看法. 大多數人的立場介於亞他那修和亞流之間」(第 110 頁)
身為皇帝, 君士坦丁在決定教會教義方面處於不尋常的地位, 儘管他並不是真正的基督徒. (如前所述, 第二年他的妻子和兒子都被謀殺了)
歷史學家亨利·查德威克證明:「君士坦丁像他的父親一樣, 崇拜不可征服的太陽」——(《早期教會》,1993 年,第 122 頁)至於皇帝對基督教的接受, 查德威克承認「他的皈依不應該被解釋為一種內在的恩典體驗……這是一個軍事問題. 他對基督教教義的理解從來都不是很清楚」(第 125 頁)
查德威克確實說過, 君士坦丁臨終時的洗禮本身“毫無疑問地暗示了他的基督教信仰”, 統治者推遲洗禮以避免對酷刑和處決罪犯等事情負責是很常見的(第127頁). 但這理由並不能真正幫助證明皇帝的皈依是真的。
教會歷史教授諾伯特·布羅克斯(Norbert Brox)證實, 君士坦丁實際上從未成為一名皈依基督教的人,「君士坦丁並沒有經歷任何皈依; 他沒有經歷任何皈依; 他沒有經歷任何轉變. 沒有跡象表明人們對他的信心發生了改變. 他從未說過自己已經轉向了另一個神…當他轉向基督教時,對他來說這就是Sol Invictus(勝利的太陽神)」(《早期教會簡史》1996 年 第 48 頁)
在談到尼西亞大公會議時,《大英百科全書》寫道:「君士坦丁親自主持, 積極引導討論, 並親自提出…公會頒布的信條中表達基督與上帝關係的關鍵公式…令人敬畏」在皇帝的命令下, 除了兩個例外之外, 主教們都在信條上簽字, 但他們中的許多人都非常反對」—(1971 年版,第 6 卷,“康斯坦丁”,第 386 頁)
經皇帝批准, 會議拒絕了亞流的觀點, 並沒有明確的替代方案, 批准了阿塔那修斯的觀點, 這也是少數派的觀點. 從那時起, 教會就處於一種奇怪的境地, 官方支持在尼西亞做出的決定, 即認可只有少數與會者持有的信仰. 據說, 君士坦丁還流放了那些拒絕接受尼西亞信條的人, 包括亞流本人, 執事尤佐奧斯以及利比亞主教馬爾馬里卡的狄奧納斯和托勒密的塞昆都斯. 他還流放了簽署信條但拒絕加入譴責亞流, 尼科米底亞的尤西比烏斯和尼西亞的泰奧格尼斯的主教. 然而, 沒有證據顯示他的兒子和繼承人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因信仰亞流派而被流放. 皇帝還下令燒毀《塔利亞》的所有副本, 這是亞流表達教義的書. 現在正式接受三位一體的基礎已經奠定, 但在耶穌基督死後復活三個多世紀後, 這種不符合聖經的教義才出現!
幾年後, 君士坦丁對那些他在會議上譴責和流放的人變得更加寬容. 首先, 他允許尼科米底亞的尤西比烏斯返回, 尤西比烏斯是他妹妹的門徒, 然後在他簽署了一份模棱兩可的信仰聲明後, 又允許泰奧格尼斯返回. 這兩個以及亞流的其他朋友努力讓亞流回歸. 西元 335 年, 他們對阿塔那修斯提出指控, 所以君士坦丁現在將阿塔那修斯放逐了! 同年君士坦丁大帝領導下的耶路撒冷主教會議於公元336年重新接納亞流參加聖餐, 因此, 亞流被從流放中召回, 但在途中突然死亡.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亞流是被對手下毒的, 並質疑這是否是阿塔那修斯排的. 不管怎樣, 現在屬於亞流派的君士坦丁下令流放阿塔那修. 尤西比烏斯和泰奧格尼斯仍然受到皇帝的青睞, 當君士坦丁在臨終前接受洗禮時, 由尼科米底亞的尤西比烏斯主持。
「他的〔亞流〕書《塔利亞》被當場燒毀; 這個例子被如此廣泛地遵循, 以至於它成為一部非常罕見的作品 — 史丹利《東方教會的歷史》第四講, 第 7 段. 39. 驅逐亞流的法令很快就被修改為僅僅禁止他返回亞歷山大」——(《兩個共和國》AT Jones 第 351 頁)
天主教會竭盡全力銷毀有關亞流信仰的任何記錄. 我們擁有的唯一記錄要么是落入天主教勢力手中, 要么是他們選擇保留的記錄, 無論是原始形式還是被他們修改過的.
人們流傳著一種錯誤的指控, 認為所有被稱為亞流派的人都相信基督是受造之物 [註腳: 許多人是否相信基督是受造之物, 這是值得懷疑的. 一般來說, 那些反對教宗並被稱為亞流派的福音派團體承認基督的神性, 並承認祂是由天父所生, 而不是創造.
「亞流的教義是否如我們通常所看到的那樣, 誰能說呢? 菲利普斯‧林博奇(Phillipus Limborch) 懷疑亞流(Arius) 本人是否曾主張基督是被創造的而不是被生出來的 [註腳:林博奇(Limborch),《宗教裁判所的歷史》,第95 頁]。」—(班傑明‧G‧威爾金森《真理的勝利》第 142 頁)
那些了解教皇教會如何統治被稱為黑暗時代 1260 年的人也知道, 他們必須剷除三個對立的王國. 但你有沒有註意到這些都是亞流部落? 我們知道阿塔那修斯教導了不符合聖經的異教觀點, 天主教會以將聖經中解釋的真理徹底推翻而聞名, 因此亞流派實際上擁有聖經真理並解釋了為什麼這些亞流派部落都被毀滅了.
「被拔起的三個軍團分別是493年的赫魯里人, 534年的汪達爾人以及公元538年的東哥德人. 查士丁尼皇帝的王座位於君士坦丁堡, 透過貝利薩留將軍的指揮, 推翻了這三個王國. 推翻的細節, 以及作為麻煩根源的宗教爭議, 由吉本在《羅馬帝國的衰亡》一書中完整地給出了——(SN Haskell,《先知但以理的故事》,第 117 頁) ,1908 )此外,「亞流派與正統天主教之間的競爭是教宗登基的手段」(同上,第 266 頁)
自從四世紀"三位一體"教義進入基督教以來, 三位一體論者就一直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迫害那些不堅持三位一體信仰的人. 他們普遍認為他們是異教徒, 基督教歷史的記錄表明了這一點, 而且這種情況今天仍然在發生!那麼迫害背後的精神是什麼呢?
非三位一體論者被錯誤地指控教導基督是被創造出來的, 以此來抹黑他們. 這當然是不誠實的, 只能是故意敗壞非三位一體論者的名譽.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亞流身上嗎? 是否有謠言說他教導基督是被創造的, 而事實上他沒有, 這只是抹黑他的一種手段, 以幫助異教的三位一體教義站穩腳跟!
西元538年, 亞流派信徒被天主教會徹底消滅, 教皇權成為唯一的「異端糾正者」 任何反對天主教"三位一體"教義的人都被消滅了, 因為「三位一體的奧祕是天主教信仰的中心教義」(《今日天主教徒手冊》,第 11 頁)
那麼三位一體教義最終是如何確立的呢?是透過各方認真研讀聖經來確定真理嗎? 不! 這是經過幾十年的迫害和流血, 以及教皇教會消滅了反對他們的三個亞流派部落而發生的! 三位一體論的觀點是透過消除反對派而贏得的.
有趣的是, 亞流派爭議的歷史被隱藏得如此之深, 以至於很難確定亞流到底相信什麼. 然而, 針對亞流派和類似人士的所有指控是否準確似乎值得懷疑.
把所有不認同三位一體教義的人稱為亞流派已經成為普遍規則. 由於人們普遍認為亞流相信基督是受造之物, 因此不是神聖的, 所以一直有人指責說: 如果你否認三位一體教義, 你就相信基督是受造之物, 並否認基督的神性. 當這種指控應用於那些不同意天主教會在這個問題上所接受的教義的人時, 很少是準確的. 我們不妨從其他歷史證據中尋找真相. 例如, 看看阿塔那修斯和亞流的背景可以了解很多。
既然三位一體教義屬於撒旦, 那麼我們可以期望他會盡其所能來保護他的贗品. 這意味著向亞他那修隱瞞任何錯誤的教導, 但盡一切努力透過改變歷史, 散佈虛假謠言和摧毀亞流所相信的東西來譴責亞流, 而我們知道這實際上已經發生了. 天主教會是這方面著名的專家. 既然撒旦已經涵蓋了這方面, 那麼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看看亞他那修和亞流教導了什麼, 然後真相就變得非常清楚了.
提出天主教三位一體觀點的阿塔那修斯(Athanasius,296-373)深受希臘哲學家和神學家奧利金(Origen,184-254)著作的影響, 他透過新柏拉圖主義哲學重新解釋了基督教教義. 當他授課時, 他穿著異教哲學家的異教長袍. 他在演講中在學生面前閹割了自己, 理由是他對肉體邪惡的諾斯底觀點以及其他奇怪的做法. 奧利金也寫道,《創世記》中的創世記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他的作品後來被譴責為非正統的.
"奧利金對阿塔那修斯著作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 話雖這麼說, 阿塔那修斯正在將這些標準論證應用於比任何以前的神學家所面臨的更高度發展的新柏拉圖主義哲學和更文化多樣化的社會. 儘管如此, 奧利金的影響貫穿整部作品, 特別是在阿塔那修斯關於邪惡的存在(或更確切地說,不存在)的開場陳述以及對各種二元宇宙論的反駁中"(對亞他那修兩本書反對異教徒的批評,喬納森·雪萊)
"毫無疑問, 阿塔那修斯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新柏拉圖主義, 並深受柏拉圖, 奧利金和希臘哲學的影響, 而不是遵循聖經的真正意義. 奧利金是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和阿蒙尼烏斯人文主義哲學的學生, 他修改了聖經, 使上帝的話語表達了他想要表達的內容. 奧利金也是亞歷山大的克萊門特的學生, 他試圖將希臘哲學與基督教結合起來, 就像今天許多宗教通過將基督教與異教思想相結合來腐蝕基督教一樣. (參見 George E. Karamanolis,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協議,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6 年 第 208 頁)
如前所述, 三位一體教義在聖經中沒有找到, 但在希臘哲學和異教中卻可以找到. 因此, 三位一體並非源自聖經, 而是在哲學中構思的. 注意新柏拉圖主義的定義. "普羅提諾及其繼承者於公元三世紀在亞歷山大發展起來的哲學體系. 它以柏拉圖主義為基礎, 帶有神秘主義的元素以及一些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概念, 並假定所有存在都源於一個單一的源頭, 個體靈魂可以與它神秘地結合在一起" (自由辭典) ***現在有很多神學家/牧師等人都將"三位一體論"的解說定為"奧秘"(帶有神秘主義的元素), 人永遠不能理解神如何是三位一體...
詹姆斯·斯特朗 (James Strong)撰寫了著名的《斯特朗語匯》(Strong’s Concordance), 他說:「在第一世紀末和第二世紀期間, 許多學者從猶太教和異教轉向了基督教. 這些人將柏拉圖式的思想和措詞帶入了基督教神學學派」—(《聖經、神學與教會文獻百科全書》1891 年,第 10 卷,“三位一體”,第 553 頁)
大約兩千多年前, 奧利金寫道:「當還沒有太陽, 月亮或星星時,任何有判斷力的人都可以假設(創世)第一天, 第二天和第三天有一個晚上和一個早晨嗎? 難道有人會愚蠢到認為上帝在東方的某個地方創造了一個天堂, 並像農夫一樣在上面種植了樹木, 或者在那個天堂裡放了一棵生命之樹, 一棵你可以用感官看到和認識的樹, 一棵樹, 你可以用牙齒吃它的果實來獲得生命? 當聖經說上帝曾經在晚上在天堂裡行走或亞當躲在一棵樹後面時, 我想沒有人會質疑這些只是虛構的故事, 從未真正發生過, 並且它們象徵性地指的是某些謎團」——(Tadros Y. Malaty,《奧利金之前》,第 134 頁)
奧利金也「相信聖靈是一種女性力量, 耶穌只是一個受造物, 諾斯替主義教導說, 耶穌在洗禮時成為了基督, 但他從來都不是上帝. 他只是一個道德非常高的好人. 他信仰煉獄, 變體, 靈魂輪迴和靈魂轉世的教義. 他懷疑聖經中耶穌的誘惑, 並聲稱這些誘惑永遠不會發生. 聖經不是字面意思. 創世記 1-3 章是一個神話, 不是歷史或字面意思, 因為沒有真實的人名叫「亞當」根據馬太福音19章, 一個真正屬神的人應該被閹割, 他對自己就是這樣做的. 他教導說永生不是一份禮物, 相反, 人們必須抓住它並保留它. 基督不會進入任何人, 除非他們在精神上領會了對末世的理解. 他教導信徒不會有肉體復活」 (參閱 Ken Matto 博士,Origen 的諾斯底信仰體系)
*** 各位朋友, 你們是否留意到奧利金和希臘哲學是如何影響阿塔那修斯嗎? "聖經不是字面意思" 和 "虛構" 這等說話是否與現在普遍神學家/牧師等人的三位一體論所提出: 天父與基督的父子關係不是真實的, 我們不應將"父子"這等字句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只是比喻)一樣呢?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盧西安對亞流的教義有多大影響, 以及他是否以聖言為基礎. 盧西安從小就被教導要熱愛並遵守上帝的話語. 年輕時, 他從西方羅馬教會得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 早期基督教會內部正在形成兩個運動.
"一種是教義鬆散, 與異教有連結的運動. 另一種是基於基督教信仰的深厚基礎." (班傑明‧G‧威爾金森,《真理的勝利》,第 46 頁)
亞歷山大的克萊門特, 奧利金和亞他那修加入了異教, 因此產生了三位一體的教義. 另一方面, 盧西安則是基於基督教信仰的深厚基礎, 產生了公認文本, 為我們提供了值得信賴的英皇欽定版聖經新約。
"以亞歷山大的克萊門特和希臘教會最偉大的神學家奧利金為首的亞歷山大教義問答學派, 將寓言的方法應用於解釋聖經. 它的思想受到柏拉圖的影響: 它的強項是[異教]神學思辨. 阿塔那修斯和三位卡帕多西亞人(他們的三位一體觀點被天主教會在尼西亞和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上採納)已被納入其成員之中" Hubert Jedin,《天主教會大公會議:歷史綱要》1960 年 第 28 頁)
當巴比倫於公元前 538 年被征服時, 巴比倫的異教祭司前往羅馬和亞歷山大, 並帶走了他們的異教教義. 大約在公元前 200 年, 猶太人開始派遣他們最優秀的學者前往亞歷山大, 他們也接觸到了許多異教教義. 希伯來學生被教導要接受人造傳統並尋找聖經中的神秘意義而不是接受聖經的簡單教導. 盧西安意識到猶太領袖拒絕耶穌作為他們的彌賽亞因為他們接受了在亞歷山大的錯誤教導.
"盧西安相信聖經文本的字面意義, 並強調文本準確性的必要性. 盧西安著手根據希伯來原文修訂《七十士譯本》. 透過將希臘文本與希伯來文風格風格進行比較, 並優先考慮字面意義, 盧西安試圖限制亞歷山大(埃及)寓言傳統將異教哲學融入基督教的象徵性詮釋特徵. 盧西安的影響使基督教神學在與古典非基督教思想的辯論中永久轉向歷史現實主義" (新世界百科全書,安提阿的盧西安)
撒旦成功地改變了猶太教會, 現在又密謀利用亞歷山大的學校來摧毀基督教會. 亞歷山大的兩位著名老師, 亞歷山大的克萊門特和他著名的學生奧利金教導學生如何寓言聖經. 例如, 他們讓聖經中的人物, 城市或故事代表其他事物. 盧西安知道接受克萊門特和奧利金解釋聖經的方式會改變聖經的意義, 會導致聖經的真理被人類的推理和傳統所改變.
"亞歷山大人將柏拉圖教義中的希臘異教哲學信仰融入基督教(新柏拉圖主義), 並以寓言方式解釋了《聖經》的大部分內容……盧西安完全拒絕了這一體系並提出了一種主張字面解釋的系統, 這個系統在東方教會中占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導地位"——(新世界百科全書,安提阿的盧西安)
盧西安知道基督徒必須與這些異教行為無關. 因此在安提阿開設了一所大學, 這將為年輕人提供真正的聖經基礎. 早期基督教有兩個相互競爭的城市: 亞歷山大是撒旦錯誤的強大中心, 安提阿是真正基督教的保護者. 因此, 與奧利金和亞他那修不同, 盧西安只遵循聖經, 並且很清楚希臘哲學和異教的問題.
"受到強烈反對, 盧西安試圖抵消正在發生的事情. 由於安提阿位於羅馬和波斯之間的邊界, 新聞和文化源源不斷地湧入. 在基督誕生之前的兩個多世紀裡, 亞歷山大一直是與異教妥協的猶太人的真正首都」(班傑明·G·威爾金森,《真理的勝利》,第 47 頁)
從猶太民族的歷史中, 盧西安可以看到接受亞歷山大傳授的希臘教育的效果. 正是由於他們接受了希臘文化, 猶太人才沒有準備好接受基督. "亞歷山大的教堂就處於這種氛圍中. 羅馬城七百年以來一直是世界異教之都, 而且在一段時間內仍將如此. 這種環境極大地影響了羅馬教會. 盧西安在敘利亞和近東的教堂中長大, 這些教堂是仿照猶太教堂而建的. 盧西安在安提阿建立了一所學院, 致力於抵制羅馬和亞歷山大之間危險的教會聯盟」班傑明·G·威爾金森,《真理的勝利》
盧西安學校的畢業生都是紮實的聖經學生. 他們的目標是與他人分享因接受耶穌進入內心而獲得的平安和喜樂. 隨著對上帝的信仰產生了基督的轉變的追隨者, 異教迷信被掃除了. 我們非常感謝盧錫安, 是他讓真正的福音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盧西安學院的學生也接受了外語, 科學和醫學等行業和職業的訓練. 安提阿因其醫學院而聞名於世, 學生精通自然療法的各個領域. 由於受過良好的教育, 學生被政府官員甚至皇室聘用擔任重要職務. 上帝保佑他們取得了非凡的職業成功.
但盧西安對新教歷史最偉大的禮物是他對公認文本的編輯. 盧西安收集了早期基督徒已知的所有手稿, 並將它們彙編成《新約》. BG 威爾金森博士指出:「新教教派是建立在希臘新約聖經手稿的基礎上的, 有時也稱為公認文本或公認文本. 使徒們的著作就是從希臘文新約聖經被翻譯成各種語言的. 在黑暗時代, 公認文本幾乎不為人知……透過偉大學者伊拉斯謨的努力, 它被恢復到基督教世界. 然而, 希臘文新約不是盧西安和伊拉斯謨寫的,而是使徒們寫的」(班傑明·G·威爾金森,《真理的勝利》第 50 頁)
奧利金也翻譯和註釋了《聖經》. 但這些書的書寫方式卻讓基督教引入了許多錯誤. 「奧利金……否認基督的神性, 教導耶穌是一個較小的, 被造的神. 他和其他不承認主耶穌基督的假教師開始毀壞亞歷山大的手稿組,「編輯」, 省略和更改聖經的段落. 現代聖經版本背後的亞歷山大文本就是基於這些損壞的手稿」(馬修‧布里爾,《福音傳道》,WinePress Publishing,2011 年,第 113、114 頁)
今天新聖經激增. 然而很少有人像英皇欽定版那樣使用公認文本作為翻譯的基礎. 這些現代譯本來自韋斯科特和霍特使用西奈抄本製作的希臘文本, 該抄本有 14800 次編輯, 比聖經歷史上任何其他手稿都多. 另一個是梵蒂岡抄本, 來自梵蒂岡, 據稱比改革者使用的抄本還要古老. 然而, 據說大部分內容已被十五世紀的抄寫員重寫, 當它來自教皇時, 我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撒但正在盡其所能地引誘人們遠離上帝, 並找到了一種非常聰明的方法來給我們一些看起來像聖經但實際上包含他的一些謊言來代替上帝真理的東西.
歷史非常清楚, 毫無疑問, 上帝使用安提阿的盧西安完成了許多非常重要的工作, 並且他在維持上帝真正的教會的生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儘管它最終被驅趕到地下, 但亞歷山大的克萊門特, 奧利金和亞他那修是叛教教會起源中的主要人物, 該教會在黑暗時代迫害基督教聖徒. 神稱這個背道教會為巴比倫是有充分理由的. 他們在反對神的話語方面犯下的兩個最大錯誤是什麼? 星期日崇拜和三位一體教義都起源於巴比倫的太陽崇拜和撒旦崇拜. 顯然, 盧錫安是上帝真正教會的一部分, 那些在他手下學習並稱他為大師的人無疑也是如此. 正如您所看到的, 這包括亞流。
因此, 在反對希臘哲學的安提阿的盧西安的聖經教義下學習的亞流幾乎肯定是擁有聖經真理的人, 並且像今天三位一體論者對非三位一體論者所做的那樣被故意抹黑. 而阿塔那修的師從奧利金則無疑受到了希臘哲學和柏拉圖哲學的影響, 並透過新柏拉圖主義哲學重新詮釋了基督教教義. 所以這些事實也證實了三位一體教義來自異教和希臘哲學. 證據的分量是壓倒性的。
了解聖經預言的人也從歷史和下面的經文中知道, 上帝真正的教會為了躲避教皇的迫害, 躲在曠野裡長達1260年, 被稱為黑暗時代. 「那個女人[上帝真正的教會]逃到了曠野, 在那裡她有一個上帝為她準備的地方, 他們應該在那裡養活她一千二百零六十天[一天等於一年] (啟示錄 12:6) 教宗教會的統治制定並執行了三位一體教義, 但隱藏在曠野中的真正教會卻是非三位一體的. 因此, 聖經和歷史顯示非三位一體論的觀點是正確的.
尼西亞會議並沒有結束爭議. 凱倫·阿姆斯特朗解釋說: "阿塔那修斯設法將他的神學強加給代表們……在皇帝的壓力下……" 這種表面上的一致讓君士坦丁感到滿意, 他並不理解神學問題, 但實際上在尼西亞並沒有達成共識” 會議結束後, 主教們繼續像以前一樣進行教學, 亞流派危機又持續了六十年. 亞流和他的追隨者進行了反擊並設法重新獲得了帝國的青睞. 被流放至少五次。要堅持他的信條是非常困難的。」——(第 110、111 頁)
所以公元337年君士坦丁死後, 爭論仍在繼續. 君士坦丁的兒子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成為帝國東部的皇帝, 鼓勵亞流派並著手扭轉尼西亞信條. 他在這些事務中的顧問是尼科米底亞的尤西比烏斯, 他曾在尼西亞會議上擔任亞流派的領袖並被任命為君士坦丁堡主教. 君士坦提烏斯利用他的權力流放了遵循尼西亞信條的主教, 特別是逃往羅馬的阿塔那修斯. 西元 355 年, 君士坦提烏斯成為唯一的皇帝, 並將他的親亞流政策擴展到西部省份. 持續的辯論導致召開了多次會議, 其中包括西元 343 年的撒丁會議, 西元 358 年的錫米烏姆會議以及西元 359 年的里米尼和塞琉西亞雙重會議.
於是, 這場神格之爭的火焰就一直熊熊燃燒了五十多年. 從西元351年到360年, 君士坦提烏斯皇帝(君士坦丁之子)召開了至少九次主教會議, 其唯一目的就是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但沒有成功.
公元361年君士坦提烏斯去世後, 他的繼任者朱利安(Julian)是羅馬異教神的信徒, 他宣布他將不再偏愛一個教會派別並允許所有流亡的主教回歸. 這導致基督徒之間的分歧進一步加劇. 然而, 瓦倫斯皇帝恢復了君士坦提烏斯的政策, 並支持流放主教的「霍莫派」黨派. 在這場迫害中, 許多主教被流放到帝國的另一端.
持續不斷的分歧有時是暴力和血腥的. 關於尼西亞會議的後果, 著名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寫道:「在這兩年(342-3)裡, 被基督徒屠殺的基督徒數量可能比羅馬歷史上異教徒對基督徒的迫害還要多」—(《文明的故事》,第 4 卷:信仰時代,1950 年,第 8 頁)麥克馬倫(Ramsay MacMullen)在他的《四至八世紀的基督教與異教》一書中寫道:「……為了信仰而死在基督徒同胞手中的基督徒比以前在所有迫害中死去的基督徒還要多。許多信徒雖然自稱是基督徒, 卻因對神的不同看法而互相爭鬥, 互相殘殺!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 哈羅德·布朗教授寫道:「在本世紀中葉, 從340 年到380 年, 教義的歷史看起來更像是宮廷和教會陰謀以及社會動盪的歷史……這段時期似乎常常是由於陰謀或暴徒暴力而結束的而不是在聖靈領導下的基督教世界的共同同意下完成的《異端:教會歷史中的異端與正統》 2003 年 第 119 頁
公元 325 年, 君士坦丁大帝召開的尼西亞會議實際上並沒有像今天那樣宣布對三位一體教義的信仰. 主教們認定耶穌是神, 就像聖父是神一樣, 但他們所採用的信條並沒有提到聖靈的神性. 尼西亞大公會議就此發表的聲明只是說:「我們相信聖靈.「這「似乎幾乎是事後才添加到亞塔那修斯的信條中的」凱倫·阿姆斯特朗寫道. 人們對聖靈感到困惑. 它只是上帝的同義詞還是有更多的意義?」 — (第 115 頁)
三位一體論教授羅傑‧奧爾森 (Roger Olson) 和克里斯多福‧霍爾 (Christopher Hall) 說「聖靈幾乎是作為《尼西亞信經》的腳註出現的…」 ( 《三位一體》,第 40 頁) 因此, 分歧很快就集中聖靈的在本質上.
查爾斯‧賴裡教授寫道:「四世紀下半葉, 來自小亞細亞東部(今天的土耳其中部)卡帕多西亞省的三位神學家對三位一體教義做出了明確的定型」(《基礎神學》第 65 頁), 他們提出了一個超越阿塔那修斯觀點的想法, 即聖父, 聖子和聖靈是平等的, 並且是一體的, 但彼此不同.
這三人是凱撒利亞主教「大帝」巴西爾(公元330-379 年), 他的弟弟尼薩主教格列高利(公元335-394 年)和他們的朋友納齊安祖斯的格列高利(公元330-390年). 他們一起組成了後來被稱為「卡帕多西亞三人」的隊伍.
在這三人看來, 正如凱倫·阿姆斯壯所解釋的那樣, "三位一體只有作為一種神秘或精神體驗才有意義……它不是一種邏輯或智力表述, 而是一種混淆理性的富有想像力的範式. 納齊安祖斯的格列高利解釋說, 對三合一的沉思會引發一種深刻而壓倒性的情感, 這種情感會混淆思想和理智的清晰度, 他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 "
「我一想到『一’, 我就被『三』的光輝所照亮; 我一區分出“三”, 我就被帶回“一”. 當我想到這三個人中的任何一個人時, 我都會想到他的整體, 我的眼睛充滿了東西, 而我所想的大部分內容都被我忽略了」——(第 117 頁)。因此,凱倫·阿姆斯壯總結道,「對許多西方基督徒來說……三位一體簡直令人困惑」——(同上)
直到格拉提安和狄奧多西共同統治時期, 亞流主義才在東方帝國的統治階級和菁英中失去了控制. 狄奧多西的妻子聖弗拉西拉也在他阻止亞流教的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瓦倫斯於西元378年在阿德里安堡戰役中陣亡, 由遵循尼西亞信條的狄奧多西一世繼位.
西元380 年11 月24 日, 即狄奧多西抵達君士坦丁堡兩天后, 他驅逐了君士坦丁堡的霍莫奧斯主教德莫菲魯斯, 並將該城市的教堂交給了納齊安祖斯的格列高利, 他是當地尼西亞小社區的領導者. 這一行為引發了騷亂. 帖撒羅尼迦的阿科留主教剛在狄奧多西身患重病時為他施洗, 這在早期基督教世界很常見. 二月, 他和格拉提安發布了一項法令要求所有臣民都必須信奉羅馬和亞歷山大主教的信仰(即尼西亞信仰), 否則將因不這樣做而受到懲罰. [以上資料來自Sozomen教會歷史VII.4 ]
那麼羅馬和亞歷山大的意義何在? 它們是世界上唯一許多基督徒只遵守星期日而不遵守真正的安息日的地方. 為什麼? 因為這是巴比倫被征服後異教習俗落地的地方. 巴比倫祭司帶來的主導的異教習俗是什麼 ? 週日進行的太陽崇拜! 在安息日改為星期日的整個歷史中, 羅馬和亞歷山大一直合作. 亞歷山大提供了變革的哲學原因, 羅馬提供了法令和詛咒.
教會歷史學家蘇格拉底·斯科拉提庫斯(Socrates Scholasticus,5 世紀)寫道:「雖然全世界幾乎所有的教會都在每週的安息日慶祝[聖餐]的神聖奧跡,但亞歷山大和羅馬的基督徒,由於一些古老的習俗,傳統,已經不再這樣做了。」—(蘇格拉底經院,《教會史》,第 5 冊,第 22 章)
太陽崇拜和撒旦崇拜是從羅馬和亞歷山大主教的天主教會中發展起來的。兩種異教習俗同源!
西元381年5月, 也就是君士坦丁去世44年後, 狄奧多西皇帝召開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會議結束爭端. 被任命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格列高利將主持這次會議, 敦促採納他對聖靈的看法.
歷史學家查爾斯·弗里曼 (Charles Freeman) 指出, 「事實上, 我們對381 年會議的神學辯論一無所知, 但格列高利當然希望他的信仰得到某種程度的接受, 即聖靈與聖父同體[meaning that the persons are of the same being, as substance in this context denotes individual quality」
無論他處理問題的方式很笨拙還是根本沒有達成共識的機會, 那些拒絕接受聖靈完全神性的「馬其頓人」主教離開了會議……格列高利斥責主教們寧願追求多數票, 而不是單純接受他在三位一體問題上的“神聖話語”的權威」——(公元 381 年:異端、異教徒和一神教國家的黎明,2008 年,第 96 頁)
然而,格雷戈里很快就生病了, 不得不退出議會. 現在誰來主持? 「因此, 一位年長的城市參議員內克塔留斯被選中, 他因贊助奧運會而在該市成為受歡迎的長官但他仍然沒有受洗基督教......內克塔留斯似乎不知道神學, 他必須在受洗和祝聖之前接受所要求的信仰」(弗里曼,第 97、98 頁)
一個迄今為止還不是基督徒的人被任命主持一個主要的教會理事會, 其任務是確定關於上帝本質的教導, 這絕對是奇怪的!
三位卡帕多西亞人的教導使「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381)有可能確認聖靈的神性而迄今為止, 這一點還沒有被明確表述過, 甚至在聖經中也沒有」—(《哈珀柯林斯天主教百科全書》,第 568 頁)
三位一體浸信會教授米勒德·埃里克森(Millard J. Erickson)指出,「阿塔那修斯所做的是將他關於聖言的教導擴展到聖靈, 以便上帝作為三位一體永遠存在, 共享一個相同且不可分割的實體. 卡帕多西亞人——巴茲爾, 納西安祖斯的額我略和尼莎的額我略——發展了聖靈的教義, 從而進一步發展了三位一體的教義」—(三位一體的上帝,第 90 頁)
請注意,「雖然阿塔那修斯奠定了基礎, 但在他有生之年(公元 297-373 年)尚未就三位一體的中心教義達成建設性協議」(《大百科全書》,第16 卷,第319頁)
十九世紀歷史學家阿道夫·哈納克寫道:「卡帕多西亞人仍然是相對獨立的神學家, 是奧利金值得尊敬的門徒和崇拜者, 他們使用新的形式使阿塔那修斯的信仰為當代思想所理解, 從而建立了它們, 儘管有所修改」(《教條史》第 3 卷 第 151 頁)
「(妮莎的)格列高利能夠比阿塔那修斯更明確地證明道成肉身的應用......但他是藉助徹底的柏拉圖思想來做到這一點, 而阿塔那修斯只稍微暗示了這一點, 並且聖經並沒有真正涵蓋這一點」(第 3 卷 第 297 頁)
理事會通過了一份聲明, 部分翻譯成英文,「我們相信一位上帝, 全能的父, 天地和一切可見和不可見事物的創造者; 並在一位主耶穌基督裡, 祂是神的獨生子, 在萬世之前由父所生…我們相信聖靈, 主和生命的賜予者, 從父那裡出來, 與父同在和聖子一起受到敬拜和榮耀, 他是先知們所說的……” 該聲明還確認了信仰“一個神聖的, 大公的[在這方面的意思是普遍的、整體的或完整的]和使徒教會…… ”
儘管在狄奧多西即位之前的幾十年裡, 東方教會的許多等級制度都反對尼西亞信經, 但它最終成功地實現了與尼西亞信經的統一. 隨著公元 381 年的這一宣言(後來被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 今天普遍理解的三位一體成為關於上帝本質的官方信仰和教義. 因此, 基督教在歷史上第一次有了三位一體的教義.
那麼狄奧多西是一個像基督一樣尋找聖經真理的人嗎? 或者他是殘酷的皇帝, 透過武力和迫害來強制執行他的觀點和主張? 他是受到《聖經》的影響, 還是受到深諳希臘哲學的羅馬和亞歷山大主教的影響? 那麼聖經真理佔了上風嗎? 沒有機會!
因此, 狄奧多西皇帝本人在召開會議前一年才受洗, 就像近六十年前的君士坦丁一樣, 在建立主要教會教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正如歷史學家查爾斯·弗里曼(Charles Freeman)所指出的那樣:「重要的是要記住, 狄奧多西沒有自己的神學背景, 他將一個包含他可能不知道的棘手哲學問題的公式作為教條. 事實上, 皇帝的法律在爭論尚未解決時就平息了爭論.」(第 103 頁)
來自太陽和撒旦崇拜的三位一體教義成為教會所接受的教義, 這已經夠糟糕的了. 但現在, 由對神學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的人以及三個精通柏拉圖和希臘哲學的人決定聖靈實際上與聖父和聖子同等, 這是何等危險的事!
聖經沒有說聖靈是神, 只因聖經曾說聖靈會憂傷, 因此聖靈一定是一個人, 是真神中的第三位? 這就是紅色消防車的邏輯, 消防車是紅色的, 我的車是紅色的, 因此我的車一定是消防車. 你認為這結論對嗎?
***保羅的話是符合聖經的:「除了人裡面的靈,誰能知道人的思想呢?同樣地,除了上帝的靈之外,沒有人知道上帝的想法。 」哥林多前書 2:11 保羅在這裡將人的靈比喻為神的靈. 正如人有靈一樣, 神也有靈. 神的靈是神與人一樣與心靈, 意志, 情感連結的部分. 我的靈也可能感到悲傷, 但這並不能使我的靈成為另一個人, 就像保羅所說的上帝的靈一樣. 保羅指出, 唯一的差別是人的靈在他裡面而神的靈可以去任何地方.
很多人會引用使徒行傳 5:3-4來證明聖靈是神, 但這正是紅色消防車邏輯. 聖靈是神的靈, 因此是來自神. 這就是為什麼彼得表明對揭露欺騙神的靈撒謊, 就是對全能的神撒謊, 因為那是他的靈.
既然決定已經達成, 狄奧多西就不能容忍任何不同意見. 他頒布了自己的法令, 其中寫道:「我們現在命令將所有教堂移交給自稱具有同一威嚴, 同一榮耀, 同一輝煌的聖父, 聖子和聖靈的主教, 他們不以褻瀆的分裂來建立區別, 而是通過承認三位一體中的位格並統一神性來確認三位一體的秩序」(理查‧魯賓斯坦,《當耶穌成為上帝》,1999 年,第 223 頁)
狄奧多西的另一項法令進一步要求遵守新的教義, "讓我們相信聖父, 聖子和聖靈的同一神性, 同等威嚴, 神聖三位一體. 我們授權該法律的追隨者享有天主教基督徒的稱號; 至於其他人, 根據我們的判斷, 他們是愚蠢的瘋子, 我們規定他們將被打上異端的恥辱性標籤,並不得擅自將他們的集會稱為教堂." 他們首先將受到神聖譴責的懲罰, 其次將受到我們的權威根據天意決定施加的懲罰」—(《基督教會文件》,亨利·貝滕森,編輯,1967 年,第 22 頁)
因此, 我們看到一種強加給教會的教義, 對基督來說是陌生的,從未被使徒教導過, 也不為其他聖經作者所知, 被鎖定在適當的位置, 並且關於聖父, 聖子和聖靈的真正聖經啟示被永久鎖定出去. 那些同意狄奧多西皇帝決定的人被視為天主教徒. 但任何不同意的人都會按照皇帝的法令和教會當局被標記為異端並受到相應的處理.
這一系列不同尋常的事件正是神學教授安東尼和理查德·漢森在其著作《理性信仰:基督教信仰概述》中總結故事的原因, 他們指出"三位一體"教義的採納是“經過至少三百年的神學探索過程的結果……實際上, 這是一個反覆試驗過程(幾乎是碰運氣的過程), 其中錯誤並不完全局限於非正統教義……如果有人聲稱聖三一教義是通過其他任何方式獲得的, 那將是愚蠢的”(1980年,第172頁)***換言之, 三位一體論的誕生是出於人為而非出於神的話語!
他們進而總結說: “這是一個漫長而混亂的過程, 教會中不同的思想流派各自製定了自己的方案, 然後試圖將這些答案強加給他人, 以回答‘耶穌基督有多神聖?’……如果有哪一場爭論是通過反覆試驗法決定的, 那就是這場”——(第175頁)
聖公會教士, 牛津大學講師K.E.柯克在論述三位一體教義的採納時寫道: “聖靈神性的神學和哲學辯護始於四世紀; 我們自然而然地轉向那個時期的作家, 看看他們對這種信仰有什麼依據. 令我們驚訝的是, 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根本沒有任何依據……基督教神學的這種失敗……未能為其三位一體教義的基本點提供邏輯上的論證, 這是具有最大可能的意義的. 甚至在轉向用經驗證明這一教義的問題之前, 我們就被迫問自己: 神學或哲學是否曾經提出過任何理由來解釋為什麼它的信仰應該是三位一體的”——(《三位一體教義的演變》,收錄於《三位一體與道成肉身論文集》,A.E.J.羅林森編輯,1928年,第221, 222頁)
簡而言之, 這是三位一體教義如何被引入以及那些拒絕接受這一教義的人如何被貼上異端或不信者標籤的驚人故事. 那麼, 我們是否應該基於一種未在聖經中明確闡述的教義來看待上帝? 這一教義直到耶穌基督和使徒時代的三個世紀之後才被正式確立, 經歷了數十年的辯論和爭議(更不用說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 並且是由新手或不信者主持的宗教會議強加的, 這一教義是通過“反複試驗法”和大量流血事件決定的.